根据考古资料,桂花树在我国的生长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桂林南郊的甑皮岩洞穴遗址中,曾发现有桂花的花粉。桂花树由野生的天然生长状态,到人工栽培,经过了漫长的引种驯化过程。最早有关桂花栽培的文字记载,是在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,《山海经》一书中共有五处提及桂、桂山或桂木。如《山海经•南山经》中提到“招摇之山,其上多桂”。《山海经•西山经》中又说:“皋涂之山,其山多桂木。”秦汉间缀辑的《尔雅》一书中,详细地记载有关于桂花的内容。在此期间帝王宫苑兴起,汉武帝初修上林苑,群臣所献奇花异木2000余株,其中有桂10株。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武帝破南越,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官,植桂100株。南朝齐武帝(483~493年)时,湖南湘州送桂树植上林苑中。由此可见,桂花引种皇苑已获成功,并具一定规模。
唐朝许多名人与文人,对桂花引种栽培有着浓厚的兴趣。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,栽植在零陵。白居易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。唐相李德裕在20年间收集了各种桂树,先后引至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种植。唐代诗人曹邺从阳朔移居桂林时写道:“桂林虽产千株桂,未解当天影日开。我到月中收得种,为君移向故园栽。”此时,园苑、寺院种植桂花已较普遍。
明清时期,桂花栽培更为普遍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、彭大翼的《山堂肆考》、屈大均的《广东新语》等书之中,都提到桂,各地方志也较多有桂花分布和栽植的记载。
桂花的民间栽培,始于宋代,盛于明初。我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,即浙江杭州、江苏吴县、湖北咸宁、四川新都和广西桂林,均在此期间形成,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物质见证和丰富的品种种质资源。
古桂是我国珍贵的活文物,为我们科学研究桂花的栽培历史,提供了极其可贵的资料。我国现存树龄最老的一株古桂,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郊县圣水寺院内。这株古桂相传是西汉初年(公元前206年),官拜相国的萧何亲手种植,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树龄。
菏泽东元花卉有限公司
联系人:李洪为
QQ:447421124
电话:0530-5641929
手机:15806721929 13176216056
全国免费咨询:400-628-1929
|